目录
理论·思路与争鸣
考虑空间效应的毒气扩散当量危害研究 郑霞忠;田丹;晋良海;谢雪凌;陈雁高;1-4
高寒区温度三因子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研究 姜丽霞;宫丽娟;刘泽恩;于瑛楠;王铭;赵慧颖;5-11
2003-2013年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夜间灯光年际变化分析 张宝军;12-18+22
基于MSN方法的洪涝灾害现场调查推算模型 郭桂祯;周洪建;19-22
不同时空尺度旱灾风险评价数字平台的建设 潘东华;贾慧聪;贺原惠子;尹圆圆;张万昌;23-26
基于应急综合管理的气象灾害敏感单位等级划分 杨超;潘敖大;李娟;王彦明;27-31
1939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影响-响应的传递过程及其效应 方修琦;马亚玲;李晗孙白;万金红;叶瑜;32-38
关于山洪与泥石流灾害及其流域性质判别的讨论 陈宁生;刘美;刘丽红;39-43+64
深部构造对吉林省东部火山与深震活动影响 马晗瑞;盛俭;杨清福;44-48
预测·防治与对策
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 石先武;高廷;谭骏;国志兴;49-52
辽宁省春播期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胡春丽;李辑;王婉昭;王婷;陈鹏狮;李雨鸿;李琳琳;周斌;53-58+70
基于最优权重联合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研究 王卫东;瞿霞;刘攀;谭捍华;许湘华;59-64
暴雨洪涝灾害链实例分析及断链减灾框架构建 叶丽梅;周月华;周悦;牛奔;65-70
秦巴山区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致灾模式 李永红;刘海南;杨渊;胡文寿;何倩;李傲雯;71-75
春季东北地区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及其极值重现期特征 刘吉敏;黄泓;王学忠;76-80
近百年来全球、大洲和区域尺度降雨时空变化诊断(1900-2010) 孔锋;王一飞;吕丽莉;方佳毅;史培军;81-88+95
防灾减灾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研究——以唐山市为例 张孝奎;89-95
近130年来赣江洪水灾害事件重建与特征诊断 万智巍;周岩;贾玉连;冷雪;李晓峰;曹向明;96-101+110
灾例·经验与教训
龙门山脉东麓一次强风暴灾害气象特征分析 刘晓璐;范思睿;汪俊;徐成勇;102-110
“8·12”山阳滑坡视向滑动特征与运动过程 王佳运;李林;郑定国;武立;111-116
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 崔光耀;左奎现;张军徽;荆鸿飞;117-121
1961-2014年冬半年云南冷空气活动气候特征分析 姚愚;陶云;邢冬;段长春;陈艳;任菊章;何华;122-129
2016年云南省雷电灾害分布与致灾因素相关性分析 刘平英;杨宗凯;胡颖;庄嘉;周清倩;130-135+151
2015年11月湘江流域罕见的冬季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周慧;周莉;刘电英;尹冬德;136-139
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陕西土质滑坡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吴博;赵法锁;段钊;唐皓;140-145
城市化进展对福州内涝的影响研究 张九香;王选仓;侯仰慕;蔡力;146-151
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中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——以阆中-南充输气管道为例 李越;刘波;152-155+161
资料·综述与信息
气候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理论与发展 尹仑;156-161
山洪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吉中会;吴先华;162-167+174
美国突发事件搜救队伍分类分级及其对我国救援队伍建设的启示 徐爱慧;陈虹;王巍;168-174
应急·风险与管理
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发展策略——应急科学学初步探索 钱洪伟;175-182+189
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恐怖袭击风险预警系统 项寅;183-189
自然灾害应急安置点设置模式初探 王丹丹;徐伟;190-195
社区减灾知识资本的形成与投入 徐璨;祝明;196-199
探索·青年与灾害
安全文化的定义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秉;吴超;200-205+224
基于AHP-Fuzzy和激光点云数据的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估研究 刘洋洋;李永强;郭增长;李有鹏;206-212
高州市不同历时降雨组合的风险概率研究 范嘉炜;黄锦林;唐造造;213-217
多约束多目标的灾害避难所选址优化研究——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 马运佳;赵秀娟;秦连杰;梁埔君;周洪建;袁艺;徐伟;218-224
泥岩上覆黄土地震滑坡动力变形分析 王璋;倪万魁;姜骞;徐龙帅;225-229
基于综合防治体系抗灾能力的泥石流沟风险评价 韩健楠;李永红;刘海南;何倩;李傲雯;230-234